好俗氣的標題[指]
來京都通常都是以腳踏車代步
日本的腳踏車很發達, 幾乎可以跟機車媲美
1. 一定要自掏腰包登記防犯登錄500日幣
2. 車頭燈
優點: 是用腳踏車輪在轉的時候發電的
騎的時候會亮, 停的時候不會亮[廢話]
缺點: 騎的時候會變得很賣力, 尤其是當你載了一堆重物的時候
有時候會發出摩擦的聲音, 夜深蘭靜的時候會有點尷尬
3. 好像晚上不開燈會被罰錢[還有很多有關腳踏車的法律]
4. 前鎖
可以直接鎖起來, 騎的時候鑰匙又可以插在上面很方便
5. 裝置
上面好像可以加裝一個東西之後, 下雨天的時候可以幫你夾住雨傘
來這邊兩個多禮拜, 坐公車的次數屈指可數
一方面是因為有買腳踏車, 住的地方離公車站還是有點小小遠
一方面是因為公車費太貴, 真的有點給他坐不起 [大人一律220日幣, 不論遠近]
日本的公車跟台灣的公車真的差很多
1. 司機
台灣: 眾所皆知, 粗魯不耐煩 [但偶爾也是會遇上好司機]
日本: 每個司機講話溫柔地快要讓你睡著
2. 開車技術
台灣: 晃到一個極點, 每天都趕著去投胎似的 [但有些比較好一點的公車就還OK, 一切靠運氣]
日本: 平穩, 一方面是因為日本的路四平八穩, 不像台灣東補一塊西補一塊的
[不過我發現日本的駕駛踩油門都很愛踩到底, 但還是一定會讓行人]
3. 停車時
日本公車最讓我覺得奇妙的地方就是
每次停車就一定會熄火!!!!!
第一次坐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壞了! [畢竟我曾經在台灣有過坐到公車冒煙後來被趕下車的經驗]
可是後來發現不管是停紅燈還是靠站的時候一定會熄火
甚至連空調都沒有, 又安靜到極點, 整個很令人尷尬
4. 乘客
在京都年輕人好像通常都騎腳踏車
坐了幾次公車幾乎都是歐巴桑級, 老人級的 [除非是坐到觀光區才有年輕人]
害我每次都覺得好像是要坐去榮總一樣 [老人都會坐645去榮總看病]
5. 投錢
日本: 投幣處跟一個高級的換零錢機是連在一起的
投錢的時候, 上面有個儀表會顯示要投的價錢[也就是220日幣]
然後投進去後, 它會自動顯示你投了多少錢
所以都無法少投
6. 下車
台灣: 一定要在下站之前就要趕快到前面刷悠遊卡or投幣
要不然司機就會等不急直接把門關起來開走[有時候太慢還會被罵, 我就被罵過...]
日本: 到站在起來到前面投幣即可, 之前還沒到站前要投錢還不可以投
[可是畢竟在台灣養成的習慣, 要我到之後在悠哉的走去前面整個覺得很不好意思
所以還是會在快到的時候趕快站起來去前面等下車]
7. 轉運站
我坐的206公車好像是走上京區←→左京區
中間都會到一個疑似轉運站的地方
最奇妙的時候在那邊每次都會換司機
感覺上好像是A司機就是專門開左京區的
然後開到轉運站之後換B司機來開上京區
整個很奇妙, 也很耗時間
司機們的ㄍㄟ ㄒㄧ也很多
有些司機會自己帶坐墊, 或是開水, 下雨天也會帶雨傘
心情好的時候還會唱歌
[話說他們的麥克風不是像台灣那樣連在公車上面的那種, 是小蜜蜂掛在耳朵那種]
然後兩個司機交差的時候一定會把自己的名牌拿走, 另一個上來的就會把自己名牌掛上去
還有一個眾所皆知的就是
日本是右駕駛嘛
剛來還不習慣的時候
想說怎麼這車子沒有人開車就會跑!
嚇了我好幾次
然後之前也提過騎機車的人比我想像中的多
大部分看到的都是重機或野狼
女生就比較多偏50cc
之前晚上曾經看過一台改造過的重機, 有喇叭會唱歌放的超大聲
整個超台的!!!!!!!!!!!!!!
看到機車上面的人還很得意[莫名]
然後還有他們的口罩可能不流行
這種冬天騎機車的人很多都拿圍巾當口罩[像忍者那樣包著]
很想叫他們去台灣買一個吧!
要不然我來賣口罩好了~哈哈哈